入职前多搜索,入职后不被坑
前一段在微博看到一个脉脉的帖子,加上自己的实际经历,感觉还是有些道理的。最近也是毕业季,如果在进入一家公司前,不够了解岗位和公司信息,进去了才发现是坑,对后面的职业发展,都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。如果能提前多了解下,可以为决策提供一些依据。
今天写一些如何利用搜索,提前判断岗位和公司信息的方法。
由于经历、精力所限,本文主要说的是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,部分内容互联网行业为例。
一般大多数人会选择去招聘网站海投,这也是比较省事的方式,不过比较低效。 如果是互联网方面的,不是太建议去一些传统的招聘网站,也会让人感觉你不怎么接触新事物(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别的招聘信息质量的问题),可以多试试一些新兴的招聘渠道。如果是直接在招聘网站投递的简历,那么下文谈到的大部分情况均属于此。
公司选择:
如果你对公司不太了解的话,可以去搜索下公司名称,然后空格加 “骗子”两个字,一般如果有负面新闻的话,会有记录的,如果有些链接打不开的,可以用网页快照。
网上有公司评价类的网站,可以看到一些公司的评价信息,不过一般小一点的公司是没有评价的,除非是一些大公司,或者是确实比较差劲的公司,当然,也有些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恶意评价,大家可以多搜索搜索就有经验了。
如果有多个指向相似问题的(加班多、无年终奖、离职率高等)负面评价,大概率可能是真的。
搜索渠道:脉脉、知乎、职友集、拉勾等等。
如果公司名称曾经改过的,建议搜索下这个公司以前的名字,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。 如果公司也曾经搬迁过的,也要了解下,是不是打一枪换个地方。 还可以去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查询,了解情况,上面可以查到企业的信用代码、法人、营业期限、经营范围、是否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重要信息。
天眼查和企查查等网站也可以查到不少有用的信息,融资信息,风险等情况都会有。
中国裁判文书网:https://wenshu.court.gov.cn/ 上面有不少法律文书,如果你感兴趣,可以搜下公司名字,看以往有没有比较多的劳务纠纷。也可以搜下现在或者以往入职过的公司的信息。
我曾经在上面找到了毕业入职的第一家公司因为拖欠工资,而被员工告上法庭的信息。
联系电话:
建议开启手机的短信拦截服务,在接到骗电话、短信的时候,有的会被直接拦截,有的还需要自己搜索下。现在网络信息比较发达,如果你搜索一些骗子的电话的话,会看到骗子的电话会被标注出来的。
招聘信息
如果你在刷招聘信息的时候,经常看到某些公司发布招聘信息(几乎是每天更新的),并且数量比较大,甚至超过了本身的人数,那么一定要小心了。基本上你过几个月再看,他们还在招人。还有的公司只是每天更新照片信息,但是压根不招聘的。
如果看到某些公司的反馈率特别高、面试评价比较多(拉勾网的好处在于能看到面试官登录时间,及面试评价、回复等信息),企业登录的时间也很近,但是入职的比较少,也要注意了。
职位要求:如果职位描述写得比较少,专业术语不当,并且还是复制别人的(很常见)的,还有错别字。可能公司对这个岗位并不熟悉,或者并不认真对待。以前端为例,如果你看到招聘岗位名称为“切图”,那么你基本上知道自己的大部分工作是什么了(此处无贬义)。如果你通过职位描述和职位要求(不是死板地一套模板语言)能感受到对方的用心,那么基本上靠谱。
收费类:交各种钱如体检费、面试费。先交钱的不敢说都是骗人的,但是大部分不靠谱。切勿耽误时间和金钱。有一些行业是重灾区。
如果有中意的公司,可以直接去公司官方网站查看,一般都会有邮件、电话等联系方式。一些互联网公司还会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方式,打开知乎首页的时候,按下 F12. 还可以搜索公司的微博、微信公众号,了解更多的信息。
对于一些有实力的求职者来说,可选择的可能性比较大,可以直接在微博、技术博客和论坛看到求职信息后投递简历。
其他:
1、做好信息安全工作。如果在网站投递好简历之后,可能第一个打给你的会是中介、培训机构、骗子、兼职机构的人。
2、时刻牢记一句话:天上不会掉馅饼,掉馅饼不会砸到我头上。
3、以上内容中,提到搜索的部分,都可以换个搜索引擎看下,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。
4、一些有用的网站:
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
中国裁判文书网:https://wenshu.court.gov.cn/